这几天申捷策略,港元突然暴涨。
四天时间,就收复 了 5月一整个月的贬值幅度,其速度之快绝对是港元近20年之最。
我们都知道,港元实行的是联系汇率制,它紧紧盯着美元锚定在7.75—7.85区间,一般是不会这么剧烈波动的。
可是 ,为什么港币锚定的美元最近没咋波动,它却瀑布式地从7.85的弱方兑换保证迅速升值 了 呢?
我查看了整个港元的下跌过程与香港金管局对港元流动性的操作情况, 发现 这轮港元暴涨完全是香港金管局拧水龙头拧的太紧又恰好碰上热钱大量涌入导致的。
先通过一组数据看一看金管局的操作。
下面是银行体系港币的结余情况:
5月初:450亿➡️5月中:1741亿➡️7月中864亿
放水过程,用了两天,分别是5月3日和5月6日,速度之快规模之大比2020年疫情开始时还猛。
收水过程,用了6次,直接让香港市场的港元回到了这两年的低位。
可以说, 香港金管局的这几次放水和收水动作都极其迅猛。
按理说,这番操作放在平时可能也没什么,可偏偏最近几个月中国股市好,香港股市 也 好申捷策略,南下的资金异常 的 多。
单单上周五(8月15日),港股通南下资金净买入量就达到359亿港元,创出有数据统计以来的单日新高!
正是港元少,南下投资香港市场又需要大量的港元,才导致港元利率快速攀升。
反转的时间也恰好是从8月14号开始的。
下面是香港银行同业拆借利率的情况,它反映的是港元在金融系统中的松紧程度,我们重点关注1个月的。
从13号到19号,利率(单位:%)变化分别是:0.91036 ➡️1.04524 ➡️1.45095 ➡️2.01393 ➡️2.57417。
这个过程 , 港元利率以两位数的增幅往上蹿, 相当于4天时间加息了1.7% 。
港元不暴涨才奇怪呢!!
反观人民币,平静的异常。
港币兑人民币、美元兑人民币分别处在7.18和0.91的位置已经2个月没有波幅了,颇有点山雨欲来风满楼的感觉。
那么港元暴涨、人民币平静, 又会 对我们 的资产配置产生什么 影响呢?
笔者以为, 短期看港元申捷策略,中期看复苏,长期看制度,而此刻最好的方式是脚踩两只船。
具体来说, 短期 持有港币更有性价比。
伴随着港元快速升值,摆在香港金管局面前只有两个方法,要么此时中途放水,要么默默地忍受着港元剧烈地 触及 7.75的强方兑换保证位置再考虑放水。
可是, 由于港元暴涨 但仍然处在 联系汇率制的区间内,再加上香港金管局5月刚放水7月又紧急收水,此时若再放水的话,很容易让市场摸不着头脑 —— 你收水放水的界限在哪里 。
所以笔者更倾向于第二个方法。
假如这个判断准确, 那么港元的无风险收益会不断上升,过几天 你会发现 持有港币拿到的无风险收益率会更高 。
此外, 不知道各位注意到没有,进入7、8月,随着金管局收水、港元利率上涨,尽管还有大量的资金进入香港, 可是 恒生指数的涨速已经明显被上证指数的涨幅远远地甩在了后面。
这说明,利率上升是风险资产的大杀器。
综合以上 , 笔者以为短期持有高利率的港币相比于涨势放缓的港股更有安全性、更有性价比——既有不断上升的无风险收益,还有汇率升值的收益。
接下来说一说中长期。
从中期的角度讲,这两年香港和内陆均处在衰退复苏的阶段。通常这个阶段伴随着利率下行,债券先吃香随后轮到股票。
可现在的问题是,债市牛过了,股票也表现了, 实体经济的复苏的预期却还没有兑现,全靠(定向)放出去的水支撑着资产上涨。
所以在笔者看来, 中期复苏是否兑现才是后续是否加大风险资产配置的关键。
如果慢慢兑现,通胀和利率会稳步抬升,那么逐步增加对股票的配置更有力;
如果迟迟不兑现,通胀和利率一直保持低位,甚至再创新低,那么等着捡漏债券更有力。
所以,在复苏预期还没有兑现前,大规模刺激没有 、 小规模利好不断,脚踩两只船采用保险公司的哑铃策略——80%高息无风险资产+20%风险资产,无疑 仍然 是最稳妥的方式。
从长期的角度讲,制度的创新红利是最可靠的。
香港作为我们对外的门户,是我们能直接接触到全球更优质资产的唯一通道。
从2022年开始,资金南下就是一股风。
股市不好的时候,大量的资金通过香港保险南下,股市好的时候,大量的资金借助港股南下。
今年 经港股通南下的资金9389亿港元,不仅仅是港股比大a更有性价比,而是配置港股、港险 拿到的外币 资金更自由、更能触及到你想触及到的地方。
8月 底 是香港保险“限高”新规生效前高收益产品的末班车,仅剩两周窗口期。
如果你不仅对港元短期的玩法感兴趣,更对中长期动荡局势下如何做更长远的家庭资产配置感兴趣,
盈富优配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